欢迎访问铜雀历史网!微信公众号:

李纨人物形象分析简介李纨的历史原型是谁?

时间:2019-02-18 11:18:31编辑:吉邦


李纨在大观园内实践了她的情治政治,把大观园治理成一派清净女儿的乐土。然而,大观园毕竟处在贾府末世阴影的笼罩下,外部环境恶劣。当此之际,李纨的情治政治到了现实社会外人眼里被大大贬低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此处评李纨“尚德不尚才”,她的德发乎情,与礼教有别。

有人说大观园不平等,如怡红院的门限,什么身份,进哪一道门,是有规矩的,大丫头、小丫头、婆子、媳妇,也分等级,故有王蒙评晴雯“不奴隶,毋宁死”。

这种等级制的确存在,但它不是李纨和大观园的问题。在贾府末世格局中,大观园本就处于宁府、荣府的双重统治之下。李纨治理大观园,统治者授予她的权力是有限的,她只能在贾府现有制度的框架内进行政治实践。

李纨的历史原型是谁?

在小说中许多重要事件中,李纨都在场,可是她永远只能充当“敲边鼓”的角色,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。这也许正是符合她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性格的——荣国府的大嫂子,一个恪守封建礼法、与世无争的寡妇,从来安分顺时,不肯卷入矛盾斗争的旋涡。

作者在第四回的开头就对她作了一番介绍,那段文字除了未提结局外,已可作为她的一篇小传:“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,父名李守中,曾为国子监祭酒,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。

至李守中继承以来,便说‘女子无才便有德’,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,只不过将些《女四书》、《列女传》、《贤媛集》等三四种书,使她认得几个字,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,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,因取名为李纨,字宫裁。

因此这李纨虽然青春丧偶,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,竟如槁木死灰一般,一概无见无闻,唯知侍亲养子,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。”

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被人称为贤女节妇的典型,“三从四德”的妇道的化身。清代的卫道者们鼓吹程朱理学,宣扬妇女贞烈气节特别起劲,妇女所受的封建主义“四大绳索”压迫的痛苦也更为深重。

李纨人物形象分析简介李纨的历史原型是谁?

像李纨这样的人,在统治者看来是完全有资格受表旌、立牌坊、编入“烈女传”的。虽则“无常性命”没有使她有更多享受晚福的机会(李纨年龄不比诸姊妹大多少,她的死原稿中或另有具体情节,但已难考出),但她毕竟在寿终前得到了“凤冠霞帔”的富贵荣耀,这正可以用来作为天道无私、终身茹苦含辛贞节自守者必有善报的明证。

然而,曹雪芹偏将她入了“薄命司”册子,说这一切只不过是“枉与他人作笑谈”罢了(后四十回续书以贾兰考中一百三十名,“李纨心下自然欢喜”为结束,这样,李纨似乎就不该在“薄命司”之列了),这实在是对儒家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,是从封建王国的黑暗中透射出来的民-主主义思想的光辉。

曹寅为李纨的住处起名稻香村,也是根据李煦的生活经历而设定的。李煦的奏折之中,就有关于实验新种稻米的内容。康熙很重视稻米品质,经过多方试种,培育出一种优良品种,发交各地官绅试种。

李煦经常详细奏报试种情况。如康熙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奏:“窃奴才所种御稻一百亩,于六月十五日收割,每亩约得稻子四石二斗三升,谨砻新米一斗进呈。而所种原田,赶紧收拾,乃六月二十三日以前,又种完第二次秧苗。至于苏州乡绅所种御稻,亦皆收割。其所收细数,另开细数,恭呈御览。”可见李煦还负有“种御稻实验田”的任务。